个人总结

点评

2023/10/29 认为好看 对于完全没有想过基础知识的小白非常友好,知行合一,还有很多有用的想过知识点

书摘

◆ 第一章 从零开始财务自由

我个人比较喜欢康德(Immanuel Kant)对于自由的解读:自由不是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你不想干什么就不干什么。

对于大部分工薪族而言,财务自由的定义很简单,就是能够安心辞去当前的工作而不用担心生计,被动收入能够维持当前的生活水平,这就是自由,对不喜欢的工作和生活有说不的自由。

◆ 用工资理财实现财务自由可行吗

影响财务自由的因素其实就三个:本金、收益率、开支

◆ 40岁以前退休

整个财务自由计划可以概括为:开源、节流、加固,分别对应着积累本金、投资和保险。

2023/10/26发表想法 保险,小概率守住资产累积

有资产还要守得住,要能抵御天灾人祸,小概率事件虽然极少发生,但是一旦发生往往后果比较严重。明明已经实现财务自由,却由于一些意外“一夜回到解放前”,这样的情况没有人愿意看到,所以保险是理财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工作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财务自由并不是让我们从此脱离社会不再工作,而是给我们一个重新思考的机会,让我们有底气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阿德勒心理学有一个相关解释,获得贡献感是幸福的核心之一

◆ 制订一份属于自己的财务自由计划

实现财务自由靠的是本金和收益率,因为被动收入=本金×收益率。

在我看来计划最大的价值并不仅仅是执行,而在于帮你准确地梳理目标和行动的关系,帮你检查自己当前的行动是否匹配或者偏离了既定目标,以及量化自己和目标之间的距离。

——实现F.I.R.E后我想过上什么样的生活?进而回答下面几个问题:•这样的生活需要多少被动收入?•需要积累多少本金?•计划用多长的时间来实现?

当前的工作收入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财务自由以后的收入水平,投资理财本质上就是一个将职业价值和人力价值持续变现的过程。

不同买家的报价差别会非常大。多尝试可以尽可能保证自己得到一个公允的定价。

,但是一个可以肯定的事实是,形成投资意识可以帮助强化储蓄习惯。

曾经有人问过查理·芒格(Charlie Thomas Munger):“你觉得一个成功投资者的必备条件是什么?”芒格答:“理性。”就这两个字

◆ 没钱是开始理财的最佳时机

储蓄算得上普通人积累财富最有效的方式。不可能每个人都去创业增收,也不可能每个人都被老板重用提拔,但是储蓄是人人都能做到的

花一半,存一半克制消费、增加储蓄并不总是等同于降低生活质量。《小狗钱钱》[插图]一书中给过一条很好的建议:每当面对收入增长时,总是用一半来消费、改善生活,另一半则用来增加储蓄。

当面对各种现实问题时,我们总是倾向于把自己的主观问题变成客观条件的限制

。年轻人交的养老保险,付给现在的老年人;等现在的年轻人老了,再由新的年轻人来供给养老金。但是问题来了,年轻人越来越少,而且这个过程目前来看基本不可逆。年轻人不够了,养老金自然也就不够了。

◆ 如何让家人接受记账理财

不管做什么事情,我们总会遵循“劳动换取回报”的逻辑。如果双方都没有做过,就意味着实际回报并不明确,因此我们对付出劳动就会非常排斥,因为获得的回报不清楚,需要付出的劳动却是实打实的。

◆ 投资“武器库”

投资产品大体可以分为四大类:•债券。•股票。•抗通货膨胀资产。•现金。

债券,最大的特点就是约定利息、约定期限,到期还本付息

抗通货膨胀资产包括房地产、抗通货膨胀债券和各种大宗商品,比如原油等工业原料。避险资产——黄金也可以被划分到这个范畴中。现金,从投资角度理解的现金包括货币市场基金和超短债等流动性很强的资产,最大特点是虽然回报率低,但是极稳健,随用随取。

•货币基金,全称货币市场基金,投资现金,比如余额宝这类“宝宝类”产品。收益率最低,一般在2%~3%,但是波动也最低,基本不存在亏钱的可能性。•债券基金,投资债券。收益略高于货币基金,预期年化收益率为6%左右,短时间内存在亏损的可能性,但是持有半年以上基本不会亏钱。•股票基金,投资股票,预期收益最高,预期年化收益率可以达到10%,但是波动风险也很大,需要投资者对市场有一定的了解和把握。有亏损的风险,但是可以用一定的策略规避。•其他基金,比如投资原油、黄金,也有投资房产的房地产信托基金(REITs)。

◆ 规划投资资金的四个步骤

这几笔钱,紧急备用金、稳健投资和长期投资的资金建议分别安排到不同的账户,进行物理隔离,以做到相互独立,这对于后期的维护和回顾很有帮助

•紧急备用金→活期储蓄、货币基金(现金)。•稳健投资→理财产品、债券基金(债券)。•长期投资→各类基金,涵盖债券、股票、抗通货膨胀资产、现金

◆ 10%的投资收益率很难实现吗

投资的一个基本逻辑——保本保收益和高收益很难两全,

我们要学会放权,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作为工薪族,我们最擅长的其实是我们的本职工作,完全不需要舍本逐末。

◆ 定投:投资、储蓄一步搞定

。虽然牛市开始定投,不存在浮亏,账面上是一直盈利的,但是缺点在于,时间不够长,积累仓位不够,虽然收益率不错,但是实际收益金额并不高

,先把最终结论给大家:每月定投和每周定投最终收益的差别是微乎其微的,基本可以忽略。定投是一个长期活动,一般会持续几年,因此不管是从逻辑还是最终统计数据的角度,每周定投还是每月定投都构不成收益的差别。

•均线回归策略:对比当前价格与过去一段时间的平均价格来确定定投金额。•价值平均策略:根据过去的本金损益和涨跌来确定定投金额。•指数估值策略:根据当前市场的估值水平来确定定投金额。

当前价格总是围绕着过去N天的平均价格波动,当价格低于均线的时候多买一点儿,当价格高于均线的时候少买一点儿,实现“低买高卖

指数估值策略的操作逻辑如下:•低位定投:寻找那些低估的指数基金定投,越低估投入越多。•正常持有:当指数恢复正常估值后,停止投入,继续持有当前份额。•高位止盈:等到牛市到来、指数高估时,再分批卖出止盈。

关于定投,我常常会收到类似这样的提问,“如果执行定投的时候,遇到了大涨大跌,要不要干预?”这里统一回答,“该干吗就干吗。”当初的计划是什么样呢?该定额就定额,该加仓就加仓,该止盈就止盈,不要主观判断,但凡主观判断难逃“十赌九输”的结局。

但是如果我们看另一面,虽然晚开始定投,实现了盈利,但是因为时间短、账户积累少,绝对收益其实并不高。而比较早定投的朋友,如果只看最近几个月的表现,账户的绝对收益实际是更高的。如果市场开始进入牛市一飞冲天,必然是越早定投最终获利越多。盈亏总是同源的。你现在吃的亏,都是给未来攒下的家底。

我们有必要在牛市末期及时止盈保住利润,等到熊市到来再重新投入资金。

当初考驾照的时候,教练常说一句话,“方向盘要快打快回,慢打慢回”。

我建议遵循“不满仓、不空仓”的原则,不管市场行情多好也不要All-In(全部投入),不管行情多差也不要完全离场。

最糟糕也是最危险的时候是,原来不赞同你投资的朋友开始给你推荐股票和基金了,别想了,准备退出吧。

◆ 走向资产配置

假如我每月定投1 000元,开始定投的第一个月下跌10%,但是等到第二个月定投再投入1 000元,浮亏就从10%被摊薄到5%。基于这种时间上的分散,本金比较少时,定投的现金流可以降低账户的波动。但是假如已经定投10个月,账户里面已经积累了10 000元,这时账户下跌10%。即使新的一个月再定投1 000元,浮亏也只能从10%被摊薄到9%,分散效果大大减弱。定投的目标是在本金较少的情况下,同时实现本金积累和本金增值。资产配置则是在已有初始本金的前提下,追求本金的增值。随着人生发展和本金积累,从定投逐渐转向资产配置几乎是必然的

所谓资产配置,其实就是把本金按照一定比例投资于各种大类资产并保持再平衡的过程。

资产配置的核心是什么?资产配置包含各种大类资产的百分比和再平衡两个要素。提到资产配置,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可能是不同资产的百分比,自己应该每样投资多少。但是资产配置的真正核心其实是再平衡,而不是百分比。正是因为再平衡的存在,才使降低风险的同时提高收益成为可能。

泡沫总要破灭,估值洼地总要被填平。

而且50-50策略与紧急备用金搭配可以大幅提高资金利用率,从而改善整体收益。

永久组合同样是每年再平衡一次,不过引入了一条新规则,只有当一类资产的占比从25%向上或者向下偏离10个百分点,即高于35%或者低于15%的时候才进行再平衡

1~2年的投资,应以债券和货币基金为主,不建议考虑股票资产

而如果像定投一样分几个月逐步买入资产,就可以把这种不确定的波动风险分散化。

◆ 作为工薪族要学会躺着赚钱

重点其实是选人

如果没有管理人的存在,那么主动基金和跟投与指数基金也就没有区别了,不如选择费用更加低廉的指数基金。

建议考察基金成立至今完整的净值走势(5年以上,不建议选择不足5年的),并重点检查:•在穿越牛熊市的过程中,跑赢大盘,实现正收益。•在下跌行情中表现稳健,下跌幅度远小于大盘。

基金行业有一个常见规律——难有常胜将军,也被称为“冠军魔咒”

如果“无脑”选择前5年排名前十的基金长期持有,收益反而会大幅度跑输大盘。很多时候过往几年排名靠前的基金都有诸多运气因素,而这些因素是难以持续的。

正确理解管理人所执行策略的逻辑

很多时候投资者本身的影响甚至更大,如果投资者选择管理人时没有先深入思考自己的需求,再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合跟投的人,就容易产生跟投策略和自己的需求(风险偏好)不符合的情况。如果我们没有深入思考跟投策略的风格,也很容易出现最终没能坚持跟投的情况。

但是根本上来讲,投资亏损无外乎三个因素:•管理人能力不足。•市场整体行情不好。•投资策略与市场风格不符。

◆ 用投资创造“睡后收入”

前文我们介绍了投资的四个步骤,按照配置顺序依次是:•规划紧急备用金。•规划必要的保险。•安置3~5年要用的钱(稳健投资)。•建立长期投资组合

你应该已经找到了上面这个思维游戏的重点——投资增值以外,我们还需要创造稳定的现金流,而对长期投资而言,实现稳定现金流的最佳途径就是基于股息的现金分红。

财务自由以后,我们的主要投资目的就变成了获得收入而不是增值

◆ 概率思维对投资的帮助

成功率≈单次成功率×尝试次数

而概率思维的核心则在于,我们努力的方向不仅仅在于提升单次成功率,更在于增加尝试次数,进而增加成功的可能性。

把这个思路用到投资理财上,就是多学习投资相关知识(提高单次成功率)和坚持长期投资(增加尝试次数)

每到市场行情低迷的时候,总有人留言说:“既然现在行情不好,能不能先不投资,等行情好了再投资?”我的答案是“不行”。等所谓行情好了的时候,“闪电”早已过去,而你就只能错过,追高也不是,等回调又怕踏空。

理性决策、理性判断,本质上就是认可决策质量重于结果质量,注重决策本身,而不是某一次的结果。

大多数时候我们纠结的不应该是买不买、卖不卖,而应该是仓位的多少,即买多少、卖多少。

决策是基于结果质量还是决策质量?根据历史收益选基金、买彩票就是典型的看重结果质量。而决策质量则是注重提升每个决策本身的成功率,而不是根据已经确定的结果来评价决策的好坏。

◆ 几款常用的基金App推荐

只保留了四款常用的基金App——蚂蚁财富、且慢、天天基金和蛋卷基金

◆ 普通投资者到底适不适合炒股

从理性投资的角度来说,工薪族是不适合自己炒股的,不管是从能力、精力还是时间方面。股市“七亏二平一赚”的经验公式就是从散户中来的,最终能从炒股中赚到钱的投资者连10%都不到。

对于这类卫星账户,我有两个建议:•严格限制仓位,“卫星账户”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控制在10%以内。•账户隔离,开一个账户专门炒股,一是为安全,二是方便分析,来看自己的主动操作到底有没有跑赢基金定投。

◆ 小结

本金越多投资回报就越多,尝到了投资的甜头,你有没有觉得对储蓄没有以前那么排斥了?对于懂投资的人来说,省钱其实就是赚钱,储蓄越多本金越多,本金越多收益越多,这个循环会推动我们不断向前。

◆ 第三章 如何实现理性消费、高效储蓄

理性的财务自由目标应该是希望用财富解决自己的某些现实问题,比如为赚钱而陪家人的时间太少,为赚取基本生活费用没有时间精力做自己热爱但不一定能赚钱的事业。追求财务自由不应该仅仅为了满足自己的物欲,而且如果以满足物欲建立的目标往往是不可能完美达成的,因为现实问题可以被解决,但是欲望是无止境的。

而且如果没有经过一个财富的积累过程,能够守住这样突如其来财富的人更是极少数的。

◆ 享受生活、高效储蓄两不误

我们常常先入为主地认为,储蓄=少花钱=省吃俭用=降低生活质量

如同工作上有效率的差别,消费也同样存在效率的差别。花1 000元买许多卫生纸备用还是买一个期待已久的商品,在消费体验上有巨大的区别,虽然我们消费的金额是一样的。

实际上每一笔消费,就是一个待办事项,我们追求的都是把有限资源的效益最大化

2023/10/28发表想法 醍醐灌顶

在提升消费效率之前,我们需要想清楚一个问题:我们到底在提升什么效率?表面上看,我们追求的是消费,但是本质上,我们追求的是消费带来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因此,我们要提升的重点就是“消费→幸福感

将收纳整理作为储蓄的开端收纳整理之所以有意义是因为我们家里大概率都堆着很多并不再需要的东西,而收纳整理释放出了这些空间

列一张无效消费清单可以考虑列一张无效消费清单,写上买了什么、花了多少钱、用了几次,然后把这张清单贴在墙上。我自己回头想想,最近的一次无效消费是几年前花了2 300元买了一个几乎没用过的眼镜框。这个眼镜框我一直留在抽屉里,以示警醒。

◆ 规划预算,从月光族到储蓄率超过60%

•全覆盖。我们的每一笔开销都应该被放到预算中,如果有预算监控不到的位置,基本等于没有预算。

•无重叠。出于不同的目的,我们可能会设置不同的预算分类,比如餐饮预算、消费预算,不同分类之间尽量没有重叠部分,以便提高统计效率和确保参考价值

•考虑意外。预算超支和出现意外大笔开支都是正常现象

•长线思维。每月预算的本质是年度开支/12,甚至是5年开支/60,而不是简单的每月开支。因为很多开支是按年重复的,比如保险费、学费、旅行费,若只看每月开支,我们很容易受到局限。

2023/10/28发表想法 需要考虑每月非重复花销

如果我们只说“预算”两个字,很多人想到的是每个月的日常开支,如这个月吃饭花了多少钱、坐车花了多少钱等。而当我们把过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日常开支时,就非常容易忽视那些没有每月重复的开支,比如旅行费用、保险费用、培训费用、送礼费用等,而这些开支往往要在我们每年总开支中占一半的比例。根据我的不完全观察,规划预算时没有考虑这些大笔非规律开支,是最后预算失败的最大原因

以年度规划预算,把每一笔开支都规划到年度预算中,是会预算与不会预算的分水岭。

如果是个人记账,分三类基本足够——餐饮日常、居家日常和购物消费。同时要注意之前的两个原则——全覆盖、无重叠。•餐饮日常,对应食品、日常用品等开支,我把能在超市里直接买到的东西归到这一类。•居家日常,对应房租、水电费和其他生活必需开支,也包括保险、办事费用等。•购物消费,对应购物开支,如果你不知道一笔开支应该记在哪里,也可以放在购物消费中。

家庭预算与个人预算稍有区别,我建议可以这样划分:•共同餐饮日常。•共同居家日常。•男方开支(购物消费)。•女方开支(购物消费)。

◆ 愿望清单:一个帮我们实现理性消费、提高幸福感的利器

那么愿望清单就是从根本上促进我们对消费的理解、提升消费质量,让我们自愿放弃很多无效消费

而愿望正相反,越是发自内心的愿望,我们越愿意为此放弃那些无足轻重的小愿望,这是愿望清单的“基因”优势。而正是这个区别,使愿望清单提升消费质量成为可能。

使用愿望清单的方法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在想到一个消费需求后,别急着下单,先把这个消费需求放到愿望清单中,同时回顾一下清单中的其他内容,再做下一步的消费打算

首先,我们要把所有的消费需求都收集到愿望清单之中。当我们想要某件东西的时候,不要急着下单,先放入愿望清单中,然后进行整理,排列优先级,也相当于对愿望清单的一次维护。

果发现新放入的消费需求被自己放在了较低的优先级,就有必要重新审视这笔消费的意义,它很可能是一个伪需求。根据我自己的经验,放进愿望清单里的项目,一半以上都会被放弃。另外,决定放弃的消费也不要从清单中删除,而是做个标记,放在后面整理起来,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个很好的统计,帮助了解自己的真实需求是什么。

总体来说,愿望清单有两个核心原则:•想要消费,先放入愿望清单。•优先实现最高优先级的愿望。

这里借用一个近藤麻理惠的收纳整理原则——怦然心动。很多时候,根本不需要我们列数字、全面对比,只要把两个东西的名字放在一起,你就知道自己更想要哪个。如果一个东西加入清单之后三天、一周、一个月,你都觉得怦然心动,那就别想别的了,肯定是最高优先级的。

•经典款、大众款优先,不当小白鼠

假如你纠结是否买一个东西只是因为它“贵”,那就把它放在高优先级;如果你想买一个东西只是因为它“便宜”,那就把它从清单中剔除。

我认为愿望清单最大的意义是把愿望统一呈现在我们面前,并以此避免其他无效消费对重要愿望的资源挤占。清单内容的提醒,实际上是强化了我们对于自己愿望的理解

2023/10/28发表想法 购物清单,与待办事项异曲同工,忌讳想到就立马

想要什么立刻就做,是低效人士的特征之一。这个效率思维对于提高消费效率同样非常重要。 想到什么立刻就买,是消费低效的原因。如果消费没有策略,想要什么东西立刻下单,就会常常遇到想买真正需要的东西时却没有钱的情况。

想要什么立刻就做,是低效人士的特征之一。这个效率思维对于提高消费效率同样非常重要。

我认为愿望清单主要有三个好处:信息收集;信息沉淀;项目择优。

关于消费有一句很经典的话,“假如3天后你还是想要,那再考虑买”,这就是信息沉淀的意义。

除了给自己的愿望清单,还有两张愿望清单值得考虑:•全家的愿望清单,通过共同预算来实现,大家一起努力。•礼物清单,平时多留意、多收集,用到的时候心不慌。

◆ 生活中的幸福感到底来自哪类消费

80%的幸福感其实来自20%的消费。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能力找到20%的核心消费,如果把所有的消费需求放在一张愿望清单之内,每个人都可以很快选出对自己而言最重要的东西。但是当这些消费需求分别在不同时间出现时,我们容易失去判断能力。月初发工资的瞬间,许多人会忘记几个月前自己荷包空空时的愿望。

关于预算我们先要明确一点,预算的首要目的并不在于限制自己,而在于明确计量我们的剩余资源和已消耗资源,就像时钟一样。限制我们的永远是生活本身,是目标与理想之间的差别,是为了实现目标所需要的付出

2023/10/28发表想法 通过管理项目个人时间的方法来管理个人购物需求

[插图] 图3.14 利用四象限法解构消费 基于消费的基本心理——促进多巴胺分泌,我坚信必要开支够用就好,“必要消费”的边际成本其实是不断增加的,占比达到一定程度以后对于生活的改善就很有限了,过高反而会引发我们的焦

◆ 过度压抑消费容易导致反弹

我们财务自由的初衷是,不再为收入和生计而忍受不喜欢的生活,拿回生活的选择权,有底气对不喜欢的事情说不

一个可持续的储蓄计划,重点是不断削减无效消费,杜绝浪费,而不是压抑必需的生活诉求。

◆ 第四章 如何买保险

保险作为家庭理财不可或缺的一步,为我们的投资和生活保驾护航。相信大家都不愿意看到,因为一些意外开支导致本金大幅度缩水。好在现在大家对保险的认可度已经越来越高,也逐渐意识到保险的重要性。

[插图]图4.1 保险与投资的价值随时间的变化

•保险关注中短期,保障期限在30年左右性价比最高,长期保障靠投资

◆ 四大类刚需保险的作用详解

对于大部分工薪族而言,除了五险一金的社保以外,我们一般还需要四大类刚需保险,分别是医疗险、重疾险、意外险和寿险。

◆ 保险的保障期限买多久最划算

那么问题来了,过去40年是这样,那么假如我们现在购买了终身重疾险保额50万元,那么再过40年以后这份保险的保额价值还剩多少?折算一下也就相当于现在的7.7万元了,保障能力的下降还是挺明显的。

◆ 容易被忽视的寿险

,保险的身故理赔数据中,疾病所致占比80%,意外所致占比20%,这个比例刚好符合意外险和寿险的差价。所以真的看重保障,我反倒是建议先配置寿险,有需要再配置意外险作为补充

我国对于财产这类问题还比较敏感,比较典型的就是父母和孩子之间避而不谈,还有的家庭是一方管账,另一方只知道大概情况,这样都不太好。

◆ 关于保险的几个实用原则

尽可能拉长缴费年限。这样来自现金流的压力会小很多,也可以早期快快开始积累自己的投资本金

◆ 附录

我认为,中产与富人的主要区别不是体现在表面的消费水平和日常的生活质量上,而是体现在当前财务状况的抗打击能力和自由度上。先看个人的生活质量,从无产到中产的过程中,生活质量可以说得到飞跃性的提升。当我们有自己的第一套房子、第一辆车的时候,生活质量明显会上一个台阶。相比之下,从中产到富人的过程,生活质量当然也会上升,但不及从无产到中产那般明显。

必需开支在总开支中的占比越高,财务状况的弹性就越小,财务越脆弱

◆ 回测假设及基金策略选择

对于定额定投策略来说,由于基金本身的长期年化收益率远高于货币基金,在定投频率这个问题上,资金利用率就成了最大影响因素。如果定投频率和工资频率保持一致,就可以资金到账立即投资,实现充分投资